审核员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发现,这样的温度和时间范围设定,主要是进一步干燥产品并使已经干燥的产品不会因为过热而变性,目的并非为了杀菌。工厂的HACCP小组也同意审核员的观点,通过询问专家,确定了控制冻干青花菜微生物危害的关键限值是水活度
审核体会:要充分考虑关键控制点消除危害或降低危害之间的对应关系,判定CCP要有充分的依据(专家意见、出版物等),要避免主观臆断,不能将保障产品质量(如外观的色泽、风味、口感等)的关键工序误认为就是控制显著危害的关键点(尽管在有些情况下两者可能是合二为一的)。
案例三 C企业是一家甜炼乳生产厂家,所用设备自原料投入起至无菌灌装封口工序止,均采用管道原位清洗(CIP)的方式进行清洗消毒。审核员检查工厂甜炼乳HACCP计划时发现,工厂没有将作为关键控制点列入HACCP计划,工厂HACCPIJ、组人员的解释是:HACCP中的CCP点太多反而会失去重点。
审核员根据现场查看、与有关人员交流以及所得到的资料,认为CIP过程既可能由于不适当的清洗而造成设备、管道中的细菌残留,也可能造成设备、管道中的清洗剂(强酸、强碱)残留。对于这些生物性危害和化学性危害,只有在该清洗过程才能控制,而以后的工序或步骤是无法控制的。因此,审核员提出了异议。工厂的HACCP小组解释说:这些清洗都由电脑程序设定,但审核员发现,程序设定的清洗时间由手工操作。检查最近的CIP记录发现,不仅酸洗、碱洗时间少于程序规定,而且有设备漏气、漏水、酸缸回液坏掉的记录,但没有证据表明采取了相关措施。审核员认为,不把CIP作为关键控制点是不能保证CIP受控效果的。
审核体会:如果工厂对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和审核员的判定不同,审核员要与HACCPIJ、组讨论交流,要求他们说明理由。如果工厂不能使审核员相信该点的显著危害能在后续工序消除或减低到可接受水平,审核员应该将此作为问题提出,以帮助工厂进行HACCP体系改进。不能因为有了保障措施,就不去识别和设定关键控制点。
如何准确确定关键控制点
确定关键控制点可应用CCP判断树进行:
不同行业、不同生产厂家以及不同产品和不同生产工艺的关键控制点不同,同一步骤中不同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也不同。确定CCP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照抄照搬。笔者总结了几类食品生产过程中的CCP点。
1.酿造调味品
调味品生产过程的主要危害包括生物性危害,如黄曲霉毒素Bl和细菌污染(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学性危害,如原料大豆、小麦在生长和贮存过程中使用的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残留,以及食品添加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清洁消毒剂(如洗洁精、二氧化氯),重金属污染等;物理性危害,如碎玻璃、砂石等。因此,危害分析的预防措施应涉及从原料到调味品灌装前的每一个步骤。
2.罐头食品
罐头的杀菌是商业性杀菌,要考虑到内容物的色、香、味、形,空罐加工、罐头杀菌、封罐及成品的检验、储存都是关键控制点。
3.果汁、冷饮、奶制品
这几类饮品除了对原料的控制外,工艺的正确执行非常重要,空瓶的清洗、车间环境的管理与产品质量关系密切。
4.油炸食品
油炸方便面和许多休闲食品都属于这一类,对油的质量控制、包装材料的选择和保持产品的脆性是关键。
5.冷冻食品
由于该类食品的特殊性,很难从外观判断内容物的质量,因冷冻不是杀菌的手段,生产过程中的冷冻工艺、对细菌污染和繁殖的防止就是关键控制点。
6.复合食品添加剂
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种类名目繁多。在添加剂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并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是生产安全食品的前提。添加剂的关键控制点分布在各个工序,如原料验收:重金属、非食用添加剂;称量、配料:添加剂;混合:微生物;过滤:泥沙、金属等;计量包装:细菌、霉菌、包装材料添加剂、杂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