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园地

“产品要求”的表现形式及其把握

发布: 2006-04-24 00:00:00

产品质量、产品要求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产品质量需要以产品要求作为衡量准则
    现代生产者、消费者逐步认识到,产品质量既不是组织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也不是检验出来的,它应该与产品的固有特性密不可分。ISO 9000标准将“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显然,这个定义不是专为产品质量而设计的,它是一个广义的质量定义。定义中的“一组固有特性”,可以是体系的,也可以是过程的,还可以是产品的。这里的满足要求,就是指满足体系、过程和产品要求。由此可见,产品要求才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基本准则。
    从产品质量剖析的基本关系中,可以得出以下3个结论:
    第一,产品质量是无形的。产品质量是以产品要求为基本“参照物”,通过产品的各类固有特性,同产品要求这个参照物的明细要求进行比较,判别出产品固有特性符合产品要求的程度。这种判别,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其感受程度的高低即产品质量的好与差。对产品质量的感受可以随时随地在与产品接触的过程中发生,因此,产品质量的概念没有时间、人员和区域的限制。
    第二,把握好产品要求,可以有效控制产品的各类关键固有特性。概括地说,产品的固有特性存在于产品之中,特别是那些产品所具有的永久性特性。产品的固有特性包括多方面─—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特性);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行为的(如礼貌、诚实、正直);时间的(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人体工效的(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功能的(如飞机的最高速度)。不同类型的产品有其重要的固有特性,产品要求可以在产品的固有特性中作出明确的规范。
    第三,产品要求把握得越全面、明确,对产品质量的评定就越加准确、彻底。产品要求是产品质量的“分辨器”,只有明细化的产品要求,才有可能对产品质量作出全面、准确的综合评价。否则,组织对产品的检测将缺乏依据,检测也无效果可言。全面准确地把握产品要求,需要组织和各相关方的共同配合,这是产品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产品要求是质量管理体系服务的轴心
    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中,产品要求仍然是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质量内涵。ISO 9000族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要求”进行了区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而不论其提供何种类别的产品。产品要求以具体产品为基本前提,不同类型的产品,其产品要求不尽相同。ISO 9001标准不规定产品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有力支撑和有益补充。
    在ISO 9001标准中,有7个重要条款强调了产品要求,涉及质量管理体系中的PDCA控制环节,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业绩得以发挥的重要过程。换句话说,如果离开了本组织的产品要求,其质量管理体系就成了“无本之木”。
    3.质量管理体系服务于产品质量
    组织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为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管理基础:一方面,它将国际通用的先进质量管理思想灌输到组织之中;另一方面,它利用过程方法控制组织的各个质量管理过程,为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建立了一个科学的管理及操作平台。必须强调的是,质量管理体系并不能直接决定产品质量的好与差,也就是说,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并不能代表其产品质量是一流的,它只是为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配套的管理保障,ISO 9001标准倡导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产品质量服务的,最终决定产品质量的应该是产品要求是否得到了高度符合。
 
产品要求的表现形式及确定方式
    1.产品要求的4种表现形式
    ①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的文件。这类文件多是权威部门以法规的形式发布,其控制要点是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技术要求,它可以直接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具体技术要求,也可以通过引用标准、其他技术规范或规程来规定技术要求。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技术规范无疑是评价产品质量的重要准则。
    ②产品标准
    产品标准是规定产品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标准。对组织来说,除产品标准以外,还应该有相应的过程标准及服务标准作为补充。产品标准所规定的“产品应满足的要求”,不仅包括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等物理方面的要求,还包括产品的人体感官等方面的要求。产品标准是同类产品必须遵守的,也是同类产品质量对比的重要依据。
    ③合同协议
    组织“生产”出来的任何类型的产品,都是供顾客“消费”的。因此,顾客在产品质量的评价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组织必须关注顾客对产品的具体要求,至少应充分把握顾客在合同、协议中所明示的产品要求,增强产品的“个性质量”。
    ④法规要求
    对任何组织而言,不同类型的产品都应该有相应的法规要求作支撑。法规要求不是针对某一个组织而提出来的,是在综合考虑社会、环境、人身财产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后所提出的,其中包括地方性的法规要求、国家的法规要求,还有国际性的法规要求。法规要求是各类组织必须执行的。
    2.产品要求的3种确定方式
    ①顾客直接规定
    产品市场以顾客为导向,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和服务提供,都必须考虑顾客对产品的特定要求。因此,组织在确定产品要求时,应该考虑顾客对产品的直接要求。对顾客的直接要求必须实行明细管理,严格控制,确保满足。
    ②组织明确规定
    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组织应该贯彻本组织的产品或服务标准,把握并控制好产品质量的关键过程和控制要点。同时,组织还应深入市场,积极预测外部顾客对产品的潜在要求,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体现顾客的潜在要求。确保组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更好地兼顾产品的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过程标准、服务标准以及顾客要求之间的复杂关系。
    ③法规强制规定
    国家通过相关法规对不同类型的产品规定了应执行的要求,这是组织合法、合规生产的基本前提。组织应善于学法,严于守法,在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各大环节不折不扣地执行法规要求。
 
准确把握产品要求
    准确把握产品要求,不仅是提升产品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准确把握产品要求,至少应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畅通的外部沟通渠道,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的联系,及时把握与本组织有关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不定期地组织质量管理岗位的员工学习和贯彻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有条件的组织,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掌握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修订动态,使自己的产品紧跟标准,以标准促生产,以标准促质量。
    第二,建立外部顾客定期联系制度。组织应加强与外部顾客之间的沟通,可以采取顾客需求调查、顾客满意度测评等方式主动收集、评价和分析顾客的产品要求,结合组织的实际能力,及时将顾客要求转化为组织的规定,生产让顾客满意的产品。
    第三,加强产品的合规性监测。组织必须严格遵守行业规章和国家法律法规,把产品的合法合规生产与质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