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园地

从7.5.2条款要求看过程确认的策划

发布: 2006-04-07 00:00:00

    笔者在审核实践中发现,不同的组织对ISO 900l标准7.5.2条款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导致标准的贯彻实施情况差别较大,如有的组织把过程确认误廨为识别,有的组织以首件鉴定代替过程确认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认真进行过程确认的策划。7.5.2条款规定,过程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因此,进行过程确认的策划是过程确认的重要环节,策划应包括识别过程、过程能力、过程控制、确认方法、确认时机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识别需要确认的过程
    7.5.2条款指出,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由此可见,标准并没有要求对所有的生产和服务过程实施确认。组织不同、产品不同、过程不同、要求不同,需要确认的过程也就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关键是识别需要确认的过程。
    常见的需要确认的过程有制造业的焊接、热处理、铸造、锻造、电镀、涂漆,塑料制品业的注塑、胶接,建筑业的混凝土浇注,演员的舞台表演,学校的教学,中国传统土漆工艺,酒店火灾逃生等。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过程并不是全部需要确认的过程,也并非一定需要确认的过程。在识别需要确认的过程时,要认真进行分析判断,并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标准明确规定对两类过程必须确认: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这是识别需要确认的过程的原则。例如,飞机液压系统管路清洗过程,只有使用之后问题才能显现,应对这个过程进行确认。再如,有些外包给其他组织的过程可能也是需要确认的过程。
    第二,标准要求确认的过程隐含了特殊过程,但并不是应对所有的特殊过程都进行确认。7.5.2条款对需要确认的过程的表述与3.4.1条款“注3”对特殊过程的表述不完全一致,7.5.2条款的表述更具有通用性。特殊过程具有7.5.2条款要求确认的过程所具有的两类特点,所以,7.5.2条款隐含了需要对特殊过程进行确认的要求。原则上讲,凡是与产品形成有直接关系的特殊过程,必须按7.5.2条款的要求进行确认。例如,产品焊接是特殊过程,必须进行确认,但不应强求组织对生产设备维修的焊接进行确认,如果组织自愿将其纳入确认范围,是允许的。
 
规定需要确认的过程的能力
    3.8.5条款将确认定义为,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那么,过程确认就是通过提供客观证据而认定过程已经满足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组织进行过程确认策划时,要规定过程需要满足的特定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简单地讲,就是要规定过程能力的目标值。例如,组织的电镀合格率实际值为94%,如果规定的合格率目标值为93%则满足要求,如果规定的合格率目标值为96%则过程能力显然不足。
    影响需要确认的过程的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和测量都处于波动状态,这种波动引起过程参数变化,并对产品质量或多或少产生影响;用不同产品样本的检验结果计算过程能力,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规定需要确认的过程的能力时,必须同时规定计算过程能力的方法。原则上讲,不宜用单批、单件或极少量的样本计算过程的实际能力,以此验证是否满足规定的能力要求。例如,某组织大批量生产电接插件,电镀质量是主要质量指标,但该组织未对电镀合格率作出规定,仅根据3件样本检验结果合格即认为过程能力满足要求,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标准要求。
 
对需要确认的过程实施控制
    7.5.2条款指出,组织应对这些过程作出安排,适用时包括:a)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b)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c)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d)记录的要求;e)再确认。上述表述就是对需要确认的过程的控制要求,这种控制要求保证产品或服务提供过程实现规定的过程能力。因此,组织识别需要确认的过程之后,就要按照7.5.2条款的要求对过程控制作出安排,在过程中实施和保持,使过程处于稳定状态。
    7.5.2条款提出的控制要求包含或隐含了对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测量的要求。需要确认的过程一般需要经过评定或经过指定人员批准,需要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如焊接过程要经过工艺评定才能投入生产,要有焊接工艺规程、焊接作业指导书等。有些过程还需要对过程所使用的设备进行鉴定,并对操作人员的资格进行考核和认可。为了证实对过程的控制,需要在过程实施前和实施中建立并保存某些必要的记录(包括过程确认的记录),这些记录应能够证明所实施的需要确认的过程已经过确认,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始终稳定受控,具有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这是过程确认和控制的目的。
 
确定过程确认的方法
    组织识别需要确认的过程之后,还要对过程确认的方法作出安排,但7.5.2条款并没有具体规定实施确认的方法。需要确认的过程不同,人员、设备、原料、方法、环境、测量对过程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要对具体过程做具体分析,从而确定确认的方法。例如,组织为某公司加工部件,使用该公司提供的工艺规程,其方法可以不包含对工艺规程的要求。酒店火灾逃生确认方法的重点,要放在安全通道和逃生预案方面。
    过程确认的前提是对需要确认的过程的控制要求作出安排,这些控制应在过程中实施和保持。例如,阳极化过程的确认可以在设备认可、作业指导书、人员资格认可、槽液化学分析等实施控制的条件下,采用几批产品样件检验,验证是否达到规定的合格率。
    不论采用何种过程确认方法,都要认定过程达到规定的能力,而不能用过程所使用资源的能力代替过程能力。例如管帽组件焊接过程使用中温氢气炉,以“中温氢气炉符合工艺参数及技术要求”作为过程确认的认定证据,显然不符合标准要求。
 
策划过程的确认时机
    策划过程的确认时机,可以将其分为首次确认和再确认。
    首次确认是对需要确认的过程实施控制后,按确定的确认方法收集客观证据来验证过程满足规定的过程能力要求。首次确认可能不止一次确认过程,当确认结果证明没有满足规定的过程能力要求时,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过程能力的主要因素,对过程控制手段进行调整,消除不能满足规定的过程能力的原因。然后,再次进行确认,直到客观证据证明满足规定的过程能力为止。
    再次确认,分为定期确认和随机确认。某些需要确认的过程,其过程参数会随季节变化、设备磨损、材料变更、产品参数变更或设备大修、改用新设备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组织应对定期确认的时机和随机确认的条件作出规定。例如,对化工等连续生产行业的某些需要确认的过程,应该定期确认,对于电镀、阳极化等过程,在槽液更新、产品参数变更后,也应进行随机确认。再确认的目的,是确保对影响过程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使过程保持受控,持续保持实现策划的结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