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组织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后,能否有效、顺利运行,依靠的是各相关岗位人员的能力。如果员工的能力能较好地满足岗位要求,管理体系就能够持续有效地运行。因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将起到推动作用。
一、员工能力的要求
一个对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相当熟悉并擅长与顾客沟通交流的销售员能很好地向顾客介绍产品/服务的情况,并引起顾客的购买愿望;一个熟悉产品加工的操作工人,更能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因此,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是由岗位的要求及所承担的职能决定的。
通常,对人员能力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现在的要求
当前产品/服务的要求。
生产工艺/过程的难度。
设施设备的操作。
与上级及员工之间的沟通能力。
熟知各管理过程的要求。
2.将来的要求
新产品的开发,老产品的改进;
工艺/工装的改进、新工艺的应用;
创新能力。
3.法律法规、行业的要求
国家对特殊工种的资质要求,如焊接工、电工等。
对具体的人而言,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衡量,体现人的能力。
工作经历:如从事过设计工作、销售工作。
资质:如具有焊接上岗证、电工上岗证。
技能:熟悉某项专门技术,如车工、空调安装。
培训:如接受过何方面、何种方式的培训。
以往的业绩:以往的工作表现,取得的业绩。
为了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应清楚地识别岗位的要求与人员的能力,应对每位员工从上述几方面评价是否满足岗位的要求,对不能满足岗位要求的,应通过采取针对性培训,使其获得相应的资质、技能。
对岗位要求的识别和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顾客要求、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环境等变化,都会带来岗位要求的变化,从而引起员工能力要求的变化。
二、培训
1.培训的作用
通过培训,可提高员工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意识和能力。良好的意识是充分发挥能力的前提。
良好的意识体现在:顾客至上的思想,产品质量的意识,员工之间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健康安全环保的意识,认识违章操作所带来的严重性。
意识的形成和提高,是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员工没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实现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难以想象的。体系的有效运行就是通过各岗位员工的共同努力完成的。
能力体现在该岗位员工能较好地满足岗位的要求,能够胜任,表现出良好的业绩。
2.培训的内容
应针对不同岗位的要求和员工的现有能力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通常应包括以下方面:
①GB/T 19001、GB/T 24001、GB/T 28001标准知识的培训
标准培训宜采用浅显易懂的案例加以说明,以便理解和掌握,切忌为讲标准而讲标准。
②作业文件
不同岗位有不同的作业文件,应针对工作要求,对其进行作业文件的培训,例如:
采购岗位包括原材料/配件的技术条件,供方的选择评价,采购合同的签订,采购计划的编制,供方的动态管理;操作岗位包括产品/服务要求,工艺/操作文件,设施/设备的操作规程;安全健康的要求,岗位对环境的影响,预防处理。
③生产技术/服务知识
对生产/服务一线人员,尤其应培训生产/服务知识。例如:生产/服务的环境管理,设备/工装的使用要求、技巧和关键点,设备/工装的保养要求,产品/服务关键点的测量、测量装量的使用,出现涉及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影响等意外情况的处理、平时如何预防。
④沟通的技巧
正确、有效的沟通可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减少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误会与磨擦。对于某些岗位(如合同受理、顾客接待、客户服务、顾客投诉等),进行外部/内部沟通尤为重要,直接涉及组织的形象。
应加强对员工的沟通方式、技巧的培训。
⑤法律法规
许多组织的生产和服务均涉及一定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
对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而言,法律法规、标准的识别和执行是实施管理体系的前提。例如: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有《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等;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等;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有《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
3.培训的实施
组织应定期对培训进行策划,根据生产、服务、产品、销售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制定针对现在和未来的培训计划。
培训的计划应包括:
时间;
参加的部门/人员;
培训的内容、考核的方式;
资源,如教师、培训经费、授课场地、电脑、投影仪等。
培训可采取内部外部相结合的方式。
培训产品、工艺、设备操作等方面的内容,可聘请组织内部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某项管理知识培训,如管理标准、统计技术等,可聘请外部的专家进行;上岗资质培训(如电工、焊工、内审员等)应委托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对于某些技术性能的工种,如电工、车工、铣工、钳工、油漆工、焊工。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是最有效的。
三、培训有有效性评价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评估培训的有效性。
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可以根据员工的行为作出判断,如发现不合格品,是否主动挑捡,并及时隔离放置,以避免流入下道工序;对生产现场的不同固废是否主动、习惯地放入相应的收集箱内;作业现场的一些安全保护设施,如紧急制动、护栏、消防栓是否保护良好。
2.严格按作业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对于有工艺要求的,如温度、压力、速度、时间,是否严格按工艺进行操作;有害作业岗位的人员是否佩带口罩、耳塞等;设备操作、维修的工作液或润滑油出现泄漏,是否及时积极地采取措施。
3.产品/服务质量稳定。通过对各工序产品合格率、报废率、返工率的统计和对照,可以评估各岗位的能力是否提高。
4.重大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是否有效。如危险品仓库无泄漏、无爆炸,无工伤死亡事故,无职业病,各项排放指标低于国家/地方标准。
5.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方针、目标是否顺利实现。
6.顾客/相关方的满意程度是否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