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明确了企业标准体系改进的目的、途径。持续改进是体系能够运行的保证,是体系存在的必要条件。企业标准体系必须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下运行,企业标准体系必须持续改进。无论进行
自我评价还是社会确认,其真正目的是通过评价,推动企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持续改进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企业要对评价后提出的不合格项,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通过实际验证,达到改进的目的,并把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纳入更改的体系文件中去。持续改进是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不断改进,企业才有活力,才能发展。企业标准体系,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的改进在不断变化。标准本身也在发展、变化,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标准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一般是五年或更短的时间。所以企业建立起来的标准体系文件,也有周期性,要随着科学的进步,不断修订和改进,使其适合企业发展需求。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变化中求发展。面对多变的市场,应能够做出快速反应,制定纠正措施,不断改进企业标准体系,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在企业对标准体系的自我评价和社会确认活动中,查明和消除评价或确认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情况再次发生,这是企业进行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持续改进是全球学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由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4个过程构成,即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管理模式。持续改进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改进的循环过程,是以过程为基础的管理模式,适用于所有的过程管理活动。企业可以通过一个又一个的P—D—C —A循环,来进一步完善科学化管理,从搜集和分析不合格信息到纠正和制定预防措施,再到纠正措施的实施和跟踪,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PDCA模式,可以适用于企业标准化活动的所有过程。人们可以把任何一个过程的运行,从策划、建立、运作直到结果的检查和持续改进,分成四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进步的阶段。
1.P(P1anning)——策划阶段。
根据企业的总方针目标建立和实践标准体系的目标,将目标分解为标准化过程的各个可测量的标准化要求和实施程序以及措施。
2.D(D0)——实施阶段。
根据策划的标准化要求、程序和措施,组织企业标准体系、标准化过程或单项标准的实施。
3.C(Check)一一检查阶段。
根据标准化的目的和要求,对具体的标准化过程或单项标准的实施结果进行测量和符合性检查、验证,得出评价结果。同时,也包括企业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4.A(Action)——处置或改进阶段。针对企业标准体系对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适应程度,对企业标准体系或标准化过程运行状况和结果进行测量、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体系和过程,以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
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八个步骤进行。在企业标准体系持续改进工作中,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运用这八大步骤,不要拘于形式,机械地套用。
第一步:调查研究,分析企业的企业标准体系现状,找出企业在企业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尽量用数字说明。在调查分析问题时,可采用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会议法等技术方法。凡与企业标准体系有关的内容都应做详细调查。如现有企业标准体系确立时的动机、理由、依据是什么?该标准体系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它们为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带来什么机遇等。
第二步:诊断分析影响企业标准体系现状的各种因素或建设企业标准体系的详细内容。在这一步要做到:逐个问题、逐个影响因素,逐项详细地分析并有数字说明,切忌主观、笼统、粗枝大叶。在分析影响因素或确定企业标准体系详细内容时,可利用讨论法、会议法、因果分析法等。
第三步:找出影响企业标准体系主要因素或确定建设企业标准体系的内容,因素和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要建设有特色和有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标准体系,就要在许多影响因素或内容中,全力找出主要的、直接的影响因素或内容,以便从主要影响因素或内容中入手建设有生命力的企业标准体系。
第四步:针对影响企业标准体系的主要因素或主要内容,制定措施,提出建设计划方案,并预计其效果。在这一步一般要请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和员工共同制定,以利于措施和计划的贯彻和执行。制定措施可采用对策表法,内容包括:为什么制定这一措施或计划,预计达到什么目标,在哪些部门执行这一措施或计划,谁来执行,何时完成和如何执行等等。
以上四个步骤就是“计划”阶段具体化。
第五步:按既定的措施和计划贯彻实施,如前所述的“执行”阶段。对执行计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处理。为了提高有关人员对现有企业标准的认同感、执行计划的自觉性和实践能力,有必要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
第六步:检验执行后的效果。即“检查”阶段。这一步的目的就是把实施以后的结果和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了目标?达到什么程度?还存在什么问题?如果通过检查,达到预期目的,就可以进入下一步骤。否则,就要进一步分析没有达到目的的原因,以重新修订计划、目标和措施。
第七步: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都纳入有关的标准、制度和规定之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防止重蹈覆辙。
第八步:找出这一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把它们转到下一次PDCA循环中解决。
第七、八两步是“总结”阶段的具体化。
以上是PDCA循环法八大步骤的具体内容。企业可应用此方法来指导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和运行活动。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组织体制必然进行创新。通常情况下,企业往往只注重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而忽视管理标准体系的建:二和完善。传统的制修订管理标准的思路是:按企业标准编写原则,把组织机构中职能部门的管理性质、管理事项以及有关要求以管理标准的形式编写出来。形成先有组织机构,后有管理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作处于被动,总是落后于机构设置,企业管理工作难于落到实处。因此,要充分发挥管理标准的作用必须进行管理标准工作思路创新,理顺企业职能,为企业组织体制创新服务,促进组织体制的创新。
企业是一个经济活动的实体,其目的是创造价值,获取最佳经济效益。要做好新时期企业的标准化工作,需要不断更新标准化管理观念,努力从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角度,重新认识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科学把握标准化工作,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