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2017-05-10 12:53:33
国务院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这是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迈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供给侧改革强有力的一步。
在2010年,中国就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有数据显示,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在世界品牌百强中,中国只有个位数的品牌入围。纵观现状,原本的"低价模式"道路早已经行不通了。
从我省的情况看,制造业已形成较大总量,但仍存在产业层次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品牌集中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核心竞争力缺乏、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质量效益不够理想等问题。
面对现状,浙江制造业又该如何突破重围?
从"优化结构"到"强化品质",再到浙江制造"品"字标识高标准要求,"浙江制造"正在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打造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抓住了"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四个关键,是探索更多发挥市场作用的品牌建设创新之举。目前,已在制造、服务、农业、环境、建设、民生、治理7大领域构建"浙江标准"体系,制订更高、更严、更优的标准,引领推动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
"浙江制造"标准是我省为打造浙江制造业中高端区域品牌而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我省"好企业""好产品""好服务"的综合体现,并已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定位制订了190余项可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肩的技术标准。
"浙江制造"品字标的推行,从政府角度看,找到了品牌工作的有力抓手,加强了宏观调控,促进了转型发展;从企业角度看,落实了企业的主体责任,增强了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品牌荣誉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从社会角度看,为社会各方提供了权威的质量信号和价值导向,提升了浙江形象,实现了各方共赢。
"浙江制造"必须从优势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单打冠军和老字号等企业中,精心挑选最优秀的企业,组成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的冲锋队、兄弟连,高举匠人精神的旗帜,把浙江产品做到极致。
推动"浙江制造"从速度型迈向质量型,从产品型迈向品牌型,努力使"浙江制造"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提升浙江制造业的标准话语权,实现 "浙江制造"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双赢,快速让"浙江制造"成为我省最亮丽的一张国际品牌名片。
"浙江标准"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更催生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制造业领域,"标准化+"、"互联网+"、"机器人+"的联动推进,发挥出引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叠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