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厂房里竟爬着蛆虫 杭州多处食品加工点被查处

发布: 2007-08-29 00:00:00

    昨天是浙江省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第一天,杭州多处问题食品加工窝点被端,检查到的涉案货值达120余万元,万元以上大案26件。长满虫子的花生酥、拿工业原料一夜催熟的豆芽……因为这些窝点就在市中心周边,问题食品很可能已流向周围的农贸市场和其他经营场所。

食品都长虫了还在作原料

        有市民举报,在杭州留下附近的东穆坞村,一处两层结构的简易农居点被改造成生产车间。早上9时许,工厂大门紧闭,从房屋外部观察并不能看出这是一处非法食品加工点。然而据附近居民介绍,该工厂存在已近一年,虽然未有居民进入过厂房,但从工厂直接排出的生产废水已让这个原本依山而建的村子臭不可闻。
        当检查人员敲开工厂大门,看到这样的一幕,里面虫蝇到处乱飞,地面被油污和掉落的产品屑末弄得十分粘脚。所谓的生产车间只有一台封口机和一个装着半成品的桶,仔细一看,里面已爬满蛆虫和蚂蚁,让人作呕。就是这样已经长虫的东西,外包装盒上却印着“生产日期8月26日”。“我们前几天来踩点时就已发现,外包装上印着该生产日期。”检查人员透露。
更让人觉得恶心的是,在一旁的仓库里,霉变发黑的面粉、被拆了外包装的花生酥,以及胭脂红、果绿等添加剂堆得满地皆是。据了解,这两种色素是被明令禁止添加在食品里的。而从现场堆放的原料判断,这很可能是一家收购过期食品、变质原料后再重新加工、包装的非法食品加工点。
最后检查人员认定这家名为“杭州晋昌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厂虽具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但超范围生产了只有取得QS认证才能生产的食品。同时存在违规使用添加剂的情况。

工业原料催熟豆芽

        从城西驱车近一个小时,杭州市质监局的检查人员又来到位于城东笕桥附近的白石村。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工棚里,检查人员发现了黑心豆芽的加工窝点。只见一口大缸里白白的豆芽长势诱人,工人正用水喷淋豆芽,地上的水也积了几厘米深。随着水气的蒸发,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一抬头,屋梁上还晾晒着工人的衣服,加工间一墙之隔就是起居室。
        如同晾晒衣服一样,该作坊的主人毫不避讳地将制作豆芽的添加剂也放在最显眼处,有保险粉、福美双、AB粉及用白纸包着的工业原料等。据检查人员介绍,前两种物质是不允许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的,AB粉的使用则有严格限量。“为了让豆芽一夜长熟,黑窝点往往过量添加促进生长的AB粉,加上保险粉挥发出的二氧化硫的味道,这就是车间里有刺鼻气味的原因。”检查人员表示。
据了解,作坊主人并未提供相关经营许可证,因此检查人员查扣了所有生产原料,等待进一步检查。本次检查中,仅在白石村就查处了3家豆芽加工点,查获禁用漂白粉、无根豆芽王和生长调节剂等添加剂85包,封存成品豆芽6150公斤,半成品3350公斤。

问题食品销往近郊

        两处加工问题食品的场所均处于城乡接合部,隐藏在农居房之间。附近的居民气愤地告诉记者,这些食品很可能已流往附近的农贸市场和小卖部。在东穆坞村检查时,附近居民宋大姐边指着发霉的食品告诫孩子“不要再买了”边对记者说:“产品被销往临平、三墩的居多。”
从昨天起,浙江省将开展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本次专项整治中,使用非食品和回收食品作原料、滥用添加剂生产将被作为重点问题检查,而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已被列为安全类产品检测的重点区域。

■附:
部分被查案例
1、江干区祖兴肉类加工厂查获涉嫌无证生产火腿1300只、咸肉5吨,货值达20多万元。
2、拱墅区杭州维客食品厂发现无中文标识的巧克力酱;未使用完的蜜饯原材料随意堆放;三无糖钠红豆及涉嫌仿造的“南乳方”糕点标签。
3、余杭区加金调料酱品厂分装生产的芝麻油无法提供进货来源及相关凭证,查获涉嫌冒用安徽某单位厂名、厂址的纯芝麻油外包装700只及产品标签5600张。
4、杭州顶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千张包未标注产品标准,该公司也无法提供相关标准,涉嫌无标生产。
5、杭州明星饮料食品厂未经备案违法使用面包改良剂、山梨酸钾、丙酸钙、甜蜜素、塔塔粉等添加剂,所有产品被就地封存并对未标注生产日期的产品随机抽样送检。